手 机:18322043939
传真:022-65515198
地址: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王北村205国道旁(王前村牌正对面)
邮箱:xuliquan0000@126.com
河蟹“3+5”可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|
发布时间:2020-03-30 01:01:25 | 浏览次数: |
一、什么是河蟹“3+5”可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河蟹“3+5”可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河蟹养殖模式。所谓3+5,即蟹苗在小池经过3个月的培育后,河蟹苗在小池塘蜕两次壳之后,捕捞起规格大、体质好的蟹苗,按照每亩1000-1200只,再转到大池中经过5个月生长后上市销售。这种养殖模式可以严格控制河蟹疾病的发生,通过生态调节,使河蟹养殖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。 二、河蟹“3+5”可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要点 河蟹“3+5”养殖池塘应有大小两个池塘,其中小池与大池要分开,面积比为1:3。 1.小池塘的管理: (1)小池消毒:小池应在先一年的10月份用漂白粉每亩10cm水深用量为10kg,化水全池泼洒,并用龙虾恨杀灭龙虾。 (2)小池消毒后应种植伊乐草,种植面积为池塘面积的50%-60%左右。 (3)待小池塘水草生长起来后,才能放蟹苗,蟹苗应在当年的元月份放入小池塘较好。亩放200只/kg扣蟹30-35kg。 (4)如果苗种进入小池塘后,水温在8℃以前,蟹苗开始活动,就应喂颗粒料或冰鲜鱼,提高河蟹体质,使蟹苗顺利越冬,这样可以提高蟹苗第一次脱壳的成活率。 (5)待到3月份左右,水温10℃以上,就应每天开始喂食,并按照2%开始投喂,保证所有的河蟹苗都能吃到第一口食,第一次脱壳就较整齐,生产出来的规格就较好。 (6)由于小池塘的面积较小,蟹苗较多,这样的池底的废物较多,所以小池应勤解底解水,保证小池塘的水质清新。当蟹苗开始正常吃食就进行内服药的投喂,保证蟹苗不出现病害,影响成活。 (7)待河蟹苗在小池塘大量蜕完二次壳7天之后,就可以开始转苗到大池塘。一般在5月中旬,可以用地笼和抬水花生堆来转苗。 2.大池塘的日常管理 (1)大池塘干后,首先应用生石灰消毒,每亩50-75kg。如果大池塘野杂鱼较多,就应用氰菊脂或灭扫利加以杀灭,如果泥鳅鳝鱼较多,就应用茶粕进行消毒处理。 (2)大池消毒后,在第二年的清明节前后,种植轮叶黑藻水草,每亩2-2.5kg左右,种植的方法可以种一条一条,也可以种成方块形状。种草一定要留出空隙,不能全部种上。 (3)大池前期水不能太瘦,应有一定的肥度,保证水中不长青苔。 (4)螺蛳是河蟹喜食的活性饵料,又能摄取池塘水体底泥、残渣剩饵所致的有机营养物,在满足了自己不断生长繁殖的同时,改善了池塘底质,净化了池塘水质,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,具体做法:在清明前后,每亩投放螺蛳150-200kg。 (5)大池在放苗之前,水位不能超过50cm,因为水太深,水草生长较慢。5月份待水草生长面积占大塘面积60%以上,就可以开始转苗,一般转苗完成用10天左右,在6月份左右可以把草的上部割去,使水草重新长出新芽,保证水草不老化,提高水草质量,增加水草净化水的能力,这样割了的水草就不会浮起来。 (6)大池在进苗之前,一定要清除龙虾。清除龙虾的方法有两种:一种用胶纸在龙虾洞比较多的地方,围一圈,防止龙虾进入池塘,第二种在进苗种之前,用龙虾恨杀3次以上,这样就可以防止龙虾繁殖,进入水体中影响河蟹的正常生长。 (7)转苗之前,大池应解毒调水后,才可以转苗。转苗规格为50只/kg左右,数量在每亩1000-1200只左右。 (8)河蟹苗开始转入大池就应喂颗粒饲料,苗转齐后,应全池杀菌消毒,开始正常喂食,一般吃食正常后就应按照河蟹体重3%投喂。 (9)进入7、8、9三个月,应定期经常解底调水,保证池塘的水质清新,保证河蟹正常生长。河蟹疾病应以预防为主。主要是生态预防,种植水草、移植水草、移植活螺蛳可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,使用微生物制剂和物理改良剂等保持水体良性生态循环。还要进行河蟹的内服药的使用,增强河蟹体质,保证河蟹不出现大量死亡。 (10)进入7、8、9三个月,应密切注意水草的虫害,防止虫破坏水草,应定期的下杀虫药。做到早预防,早发现,早治疗。一般用含1%阿维菌素的药品较好。 (11)经常进行河蟹的个体规格的检查,随时掌握投食量,保证河蟹正常生长。检查规格最好公母各50个,否则出现误差比较大,规格不准确。投食量不好掌握。 三、“3+5”养殖流程 整池→消毒→灌水→种草→3阶段养殖→转苗→5阶段养殖→销售。 四、养殖效益流程 排湖渔场雷台分场张南平大池塘10亩,产河蟹1190kg,规格为151g/只。小池塘2亩,产河蟹150kg,规格为100g/只。2013年养殖效益与成本投入如表1。 五、养殖总结与几点想法 1.河蟹“3+5”可控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对比传统养殖模式有以下几个优点:一是经过“3”阶段的蟹苗培育,减少病残体质差的苗入池。提高下塘蟹苗的规格和成活率,有效降低成蟹养殖密度,提高河蟹抗病能力;二是大小池水体分开,便于大池前期养殖环境的建设;杀灭龙虾及其它野杂鱼等敌害生物,培育出一池鲜嫩的水草,从而加快河蟹生长速度,提高河蟹的品质;三是可以实行全程可控化管理,使渔民在养殖过程中,有针对性的进行投饵用药,节约和降低了养殖成本,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;四是可以推行标准化健康养殖,养殖过程中进行全程监督管理,杜绝违禁药品的使用,生产出符合生态健康无公害的绿色产品。 2.几点想法 (1)我们还有很多养殖户小池面积太小,“3”阶段养殖河蟹苗的规格超过50只/kg,这样在大池塘养殖的成蟹规格就会达不到150g以上,这样效益也不高。另外把小池塘河蟹苗转完之后,大部分养殖户没有充分利用好,只是生产了一些小规格的河蟹,价格不好。影响了效益,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怎样充分利用小池塘,使小池塘的利用率达到与大池塘一样的效果。 (2)在“3+5”的养殖过程中,还出了许多问题,如水草的管理与小池塘河蟹苗种的成活率问题,这是两个比较关键的问题,一部分养殖户水草处理不好,水质及各方面都出现了问题,所以养殖效益不好。一部分养殖户小池塘河蟹苗种需向外购买,这样既增加了成本又降低了大池塘河蟹的成活率,养殖效益也不太高。所以“3+5”养殖技术要想掌握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。 |
上一篇:池塘养殖淡水小龙虾 下一篇:南美白对虾养殖与病害防控 |